資訊動態
最新動態
今天的溫度達到了20度以上,未來半個月的氣溫也是持續在20度左右。今年春天的家魚疾病估計會早與往年。由于2015年底的苗種價格偏低。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的管理或多或少要比往年疏忽很多。那么苗種的體質回比往年還要差。再加上溫度急劇上升。勢必會導致疾病爆發。
而這首當其沖的,就是水霉病的突發和老三病的提前到來。很有可能這幾種病會同時發生也為我們的防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2016年早期這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導致的養殖問題呢。
通過這段時間下到一線走訪經驗豐富的老養殖戶,以及筆者進十年來的一線技術服務總結的一些經驗和方法。在這里給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了解水霉的生理情況
水霉病的發生主要因為緊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魚只因擁擠、移動或其他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造成體表組織受傷,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機附 著,于壞死組織上開始發芽形成菌絲,菌絲除寄生于壞死組織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組織,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圍組織,更而貫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膚與肌 肉壞死崩解。于10~15℃時最適合生長,25℃以上時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減弱,較不易感染。
這里可以發現水霉病的主要發生條件有兩個:①溫度在10-15°最易發生?,F在的水溫約10-15°。中午可達到20°以上。如果我們想辦 法讓溫度持續在15°以上,那么水霉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或者死亡。那么如何使溫度能夠更長時間的持續在15度以上呢?肥水是最好的方法,一增加溶氧,二使 環境的比熱容變高,鎖住溫度。②魚體出現損傷,使霉菌有機可乘。而魚體出現損傷的主要原因就是機械損傷和體表粘液減少。機械損傷情況可以在苗種捕撈、運輸 和投放過程中我們做到盡量不粗魯。體表粘液的減少主要原因是經過一個冬天的停料使魚體嚴重的營養不足,那么我們在苗種投放后,建議早喂料并且拌服保健藥品 及時補充營養。時期粘液恢復正常,其實魚體的粘液就是很好的天然溶菌酶,只要粘液正常,魚體很難被細菌感染。這是我們在養殖過程中最忽視的一個環節。
老三病的發生原因:
細菌性爛鰓病原為柱狀黃桿菌:條件致病菌,在環境惡化淤泥較多、體表損傷、體表粘液缺失、體質下降,溶氧低下的情況下,感染率極高。
赤皮病病原熒光假單胞菌:為條件致病菌存在于淤泥中,魚體完整無損粘液正常,病原無法侵入魚體。只有在機械損傷、寄生蟲傷口、凍傷、溶氧低下和粘液缺失時才會感染。
腸炎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存于在水池與池底淤泥中,尤其在淤泥中大量存在。腸道少量存在。當條件惡化,池底老化嚴重、飼料污染,經口感染以及魚體抵抗力下降都有被被感染可能。共同特征是全年均可感染。
那么我們的工作就顯得明朗多了,一、增加溶氧,早肥水。二、提前喂料,拌服保健藥品,增強體質,恢復體表粘液。三、清除淤泥或者在殺蟲殺菌前后及時改良底質,減少蟲卵和細菌的二次感染。四、捕苗放苗過程中盡量不粗魯操作。
綜上所述,早期養殖管理流程:
1、早喂料
2、提前拌服營養保健藥品增強體質,補充粘液。
3、早肥水,增加溶氧,鎖住水溫。
4、殺蟲殺菌前后及時改底。既殺蟲又抑制蟲卵。
希望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使養殖動物平安度過這段危險期。
- 上一條:
- 下一條:苗價上漲只是苗企的一廂情愿